凤岗人在社会实践斗争中,领悟到要想长期生存发展下去,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。因此,凤岗人承传和发扬祖先们那种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。就是再苦再累,也要让自己的子女读上几年书,做个能写会算的人。从清朝中后期起,凤岗范围内较大的自然村,相继创办了55所书塾书院,对村人子女进行启蒙和文化教育。据传,清朝中后期,四乡(包括樟木头、清溪、惠阳龙岗及宝安县观兰等地)文人学者,每年都定期云集到黄洞村的兴贤文社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。这一举措,也相应推动凤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。据可查史料,清朝中后期,凤岗出现了28个文武秀才。
民国期间,有多所书院和书塾改为小学。新中国建立初期,有小学26所,在校学生近二千人。1957,凤岗办了所华侨中学。1994年又创办了一所民办中学,2003年办了一所成年人职业中学。到2005年底,全镇有公办小学(调整合并)6所,民办小学16所,在校学生19902人,其中民办13805人,中学校5所(包括初、高中)在校学生3773人,其中民办1708人,职中163人。教育事业又迈上新的台阶。
由于凤岗人重视文化教育,从民国期间到新中国建立后,凤岗先后涌现了一批的政治家,原子能,物理,电子,医学等专家学者和高级工程师。从2001年至2005底止,凤岗人子女在校就读研究生、博士生及本科大专生就有242人。